时间:2024-12-13
来源:声乐歌剧系 作者:文:刘彤、黄馨瑶、张芷菁 图:王雨、张炜悦、刘彤
黄土地上的交响——陕北山歌走进中国音乐学院
时间:2024-12-13
来源:声乐歌剧系 作者:文:刘彤、黄馨瑶、张芷菁 图:王雨、张炜悦、刘彤
12月3日,我校“新山歌社”邀请到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陕北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十大民歌手雒胜军,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得者、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张丽教授,陕西省十大民歌手、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王志行,以及陕北民歌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十大民歌手雒洁,展示并教唱了陕北民歌的代表性曲目。
当天课程共分两个单元。首先,张天彤教授为同学们深入介绍了陕北地区所形成的地貌特征与历史文化沿革。
“陕北”指的是陕西省境内北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泛指延安市和榆林市。它屹立于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陕北不仅是炎黄子孙的摇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片黄土、草原和沙漠上形成一片冲突与融合的景象。“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造就了沟壑梁峁的地貌特征,也勾勒出陕北人民乐观豪迈、勤劳勇敢、民风淳朴的独特性格。
2008年6月,陕北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北民歌的形成时间较早,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信天游可以追溯到周代中期,至汉代逐渐稳定成形。广义上的陕北民歌按演唱内容、形式和体裁大致可分为信天游、号子、小调等。陕北民歌曲调悠扬高亢,粗犷豪放。其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通过用比兴,激发人们的联想及想象。同时歌曲直抒胸臆,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第一单元学习中,雒胜军、张丽二位老师为同学们范唱了《赶牲灵》《三十里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绣荷包》。随后,两位老师对方言归韵、行腔运字逐一进行讲解,并带领同学们一起学唱了《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和《绣荷包》两首曲目。雒胜军老师强调“演唱陕北民歌时咬字一定要清楚,字正腔圆,才能体现出这里地道的方言味道。”
第二单元学习中,王志行、雒洁老师为同学们进行精彩的讲解。两位老师先演绎了《脚夫调》《山曲好比没梁子儿的斗》《兰花花》三首代表曲目,而后分别用方言和普通话带领同学们通读歌词,进行学唱。值得一提的是,雒洁老师还为大家演绎了一首陕北民歌改编曲目——《大红公鸡毛腿腿》,俏皮活泼,引人入胜;王志行老师则带领全体同学一齐演唱《打硪号子》,大家一同演绎了打硪的劳动场面,好不热闹。
课程最后,张天彤教授进行了详细的总结。第一,通过对陕北民歌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学习,要对其蕴含的人文内涵有所认识。第二,想要了解和学习真正的陕北民歌,应该深入到榆林当地,深入到黄土地上,去聆听观摩和交流。第三,演唱陕北民歌时要注意方言的恰当使用。第四,演唱时要注重声情的结合,声音洪亮而真挚,咬字要清晰、准确,突出歌词的情感和意境。第五,陕北民歌要求歌手要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的情感和歌词的情感融为一体。
通过这次课程,同学们不仅学到了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还深刻体会到千百年来流传不绝的陕北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