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7
来源:管弦系 作者:王 芳
管弦系开展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梦想之志 力量之源——文化名人与名作”展览走进中国音乐学院活动
时间:2025-03-27
来源:管弦系 作者:王 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与文化艺术教育深度融合,3月25日,由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主办的“梦想之志 力量之源——文化名人与名作”展览应邀在中国音乐学院隆重开幕。此次展览以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作品为主线,结合音乐艺术特色,为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与艺术的双重盛宴。管弦、指挥系(直属)党支部书记马磊,思政部主任佟怡,声歌系党总支书记祁占平,国乐系党总支书记彭双印,宣传部副部长李杲昕,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静波,管弦、指挥系(直属)党支部副书记马楠,国乐系党总支副书记程慈,作曲系党总支副书记王琢,图书馆副馆长靳婕,以及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石奕、徐悲鸿纪念馆社科部主任许经文、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刘曦光、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梁雪松、郭沫若纪念馆社教部副主任徐萌、密云区图书馆馆长赵文利、密云区图书馆副馆长王贞贞莅临展览现场。
开幕式前,双方在行政楼415会议室举办了“馆校合作,协同育人”大思政专题座谈会,共同探讨如何通过馆校合作创新文化传承模式,培育兼具艺术素养与人文底蕴的新时代音乐人才。座谈会上,马磊书记表示,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与艺术灵感,能够为音乐教育提供独特的滋养。此次合作旨在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故居中的文化基因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触摸历史温度中感悟艺术真谛。我校各院系和相关部门领导表示,馆校合作是“大思政”的创新实践,既能丰富学校美育形式,也能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年轻力量,期待双方携手打造可感知、可传承、可创新的文化教育样本。各纪念馆领导表示,未来双方可探索以北京文化论坛、古建音乐季等为契机,合作开发系列品牌活动,实现馆校深度协同育人。
当天中午,专题展以悠扬婉转的弦乐四重奏《送别》在教学楼大厅拉开序幕,向文化名人李叔同致以跨越时空的敬意,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参观。
管弦、指挥系(直属)党支部书记马磊书记致辞,指出本次展览不只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以历史文化名人的求索之路激励师生奋进新征程,必将激发国音师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推动社会进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石奕由衷感谢我校对展览的支持,指出文化需要被看见,精神需要被激活。她邀请每位参观者成为精神的接力者,在传承中创造新的文化篇章。
开幕仪式由管弦、指挥系(直属)党支部副书记马楠主持。
活动现场,讲解员带领大家感受博物馆的“力量”,本次展览聚焦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李叔同等14位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作品,生动再现了他们的奋斗历程和艺术成就。其所展现的力量源自一批胸怀救国救民、矢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先驱者。他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真理,以自强不息的信念开拓进取,用不朽的业绩铸就了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伟大精神力量。
纪念馆作为承载名人精神财富的重要载体,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启发着每一位参观者。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追寻名人的足迹,我们深入了解他们的时代,感悟他们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与当代紧密结合,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值得一提的是,管弦系、指挥系持续推出了校园志愿讲解团,由学生骨干、发展对象担任“红色讲解员”,为此次展览做好服务保障。此外,为传承好优秀文化,还对展览中文化名人的音乐作品进行了挖掘,并于近期举办“漫游文化名人的音乐世界”专场音乐会。
本次展览是中国音乐学院“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艺术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专题巡展+志愿讲解+作品创演”的模式,让学生在“流动红色展览厅”讲好英雄的故事,通过文化名人的卓越事迹、高尚品德与不朽贡献,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担负起时代责任和使命,是馆校合作,协同育人的一次生动写照。
今后,管弦、指挥系(直属)党支部将进一步深化与“8+”名人纪念馆联盟的共建合作,探索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新路径,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才华的艺术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