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1
来源:艺术实践中心 作者:褚嘉珩、易思嘉
2024传统音乐盛会 | “黄土地上的交响”陕北民歌讲唱会在中国音乐学院精彩上演
时间:2024-12-11
来源:艺术实践中心 作者:褚嘉珩、易思嘉
12月3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艺术实践中心承办,声乐歌剧系学生社团“新山歌社”协办的“黄土地上的交响”陕北民歌讲唱会在国音堂音乐厅精彩上演。
本场音乐会,特邀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李兴池和我校声乐歌剧系教授张天彤共同担任导聆,向观众介绍不同曲目的演唱特点、乐器编制、乐曲背景等信息,让观众了解更多美妙旋律背后的陕西民歌精髓。本场音乐会由声乐歌剧系教师赵健指挥执棒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室内乐组合,由2024级研究生刘奕宏担任钢琴伴奏。
音乐会以《山曲好比没梁子的斗》开场,由雒洁、吉天领唱,高亢的歌声唱响黄土高原特有的粗犷与豪放,如同遥远山谷中千年的呼唤,回荡在国音堂上空。
雒胜军带来了一首陕西信天游《脚夫调》。雒胜军以激昂的声音展现出了脚夫的豪迈和对家乡的深情。其声音富有穿透力与感染力,歌声中,他仿佛化身为那行走在崎岖山路上的脚夫,用歌声诉说着旅途的艰辛与坚韧,直击观众的心灵。
《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通过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刻画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雒翠莲唱道:“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朴实且不失真挚,不加粉饰地描绘陕北地区人民对爱情的淳朴表达,展现了传统美德与人文精神的传承。
陕北人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环境塑造了陕北民歌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孙长贤在《艰难不过庄稼汉》中用歌声为观众展示了庄稼汉们靠山吃山的劳动面貌以及渴望风调雨顺的愿望,唱出了陕北人民在艰难环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十里铺》旋律舒展开阔,雒洁在演唱中把握住了四、五度大跳,用悠缓的速度和切分的节奏进行抒情,她通过调性的转换,,突出了信天游的音调特色,将年轻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痛苦与无奈等复杂情感细腻地呈现给观众。
《古老的信天游》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万建斌的演唱技巧精湛,深刻把握了歌曲的深刻情感。他仿佛将自己与观众置身于黄土塬之上,用歌声观众诉说着那些黄土之上的点点滴滴。
张丽带领中国音乐学院“新山歌社”成员以一首女生齐唱《绣荷包》打动人心,她们的歌声细腻悠扬,如同巧女们手中穿梭的针线,勾勒出了一幅幅美好生活的图景,表达了少女心系恋人的青涩情愫。
《陕北酒曲》歌词语言风趣、幽默夸张,李光明的歌声铿锵、豪迈,将酒宴上父老乡亲欢聚一堂的精气神生动演绎,营造出了酒宴上的喜悦气氛,歌声是一杯醇厚的酒,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陕北人民的热情与豪迈。
王晓怡演唱的《兰花花》高亢开阔,奔放有力,悠扬抒情。在她的娓娓叙述中,语言简练、质朴、生动,把兰花花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遭受封建礼教迫害,以及兰花花反抗封建束缚的决心塑造得栩栩如生。
如诗如画,广袤厚重的西部大地流传着许多与赶牲灵和赶牲灵的脚夫们有关的民歌,《赶牲灵》就是其中之一。吉天与杜锐霞的男女对唱,为《赶牲灵》增添了别样的艺术魅力。男声粗犷豪放,女声温婉细腻,两者相互映衬,使得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饱满而立体,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赶牲灵者的艰辛与家人的期盼。
《拉硪号子》是一首硪工号子,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志行带领中国音乐学院“新山歌社”成员用铿锵有力的歌声营造出集体打硪的劳动场景,展现出黄土地上传统的劳作状态。
《走西口》歌词中体现了一对新婚夫妇生离死别的悲苦,蕴含着农民出外谋生的艰辛。周彬通过咏叹离别、思念、期盼,反映了“走西口”给人们带来的悲欢离合,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背后的真情写照。
冯晓红为观众献上了一段生动精彩的陕北说书《刮大风》,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延安如今变化大,蓝天白云人人夸,青山绿水美如画,再也不见大风沙”,反映了陕北地区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正月里来是新年,纸糊的灯笼挂在门前”,中国音乐学院“新山歌社”成员齐唱《挂红灯》,塑造了一幅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挂红灯、敲锣打鼓的热闹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乡村风情和节日气氛,体现了对新年的期盼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由牛荣带领中国音乐学院“新山歌社”成员共同演唱的《一个姐儿好人才》,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歌曲的旋律悠扬动听,节奏明快活泼,歌词则采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直白大胆的表达方式,展现了陕北人民在爱情和生活中的热情与真挚。
《小桃红》是一首深刻反映封建婚姻制度下人们内心情感与追求的民歌,其歌词意境深远,旋律优美动人,共同构建了一幅既哀怨又充满希望的情感画卷。张丽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巧妙地运用了平腔唱法、直音唱法、滑音唱法等多种传统声乐技巧,不仅使歌曲的音乐性得到了充分展现,更深刻地传达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内核。
《看秧歌》歌词口语化、生活化,万建斌、杜锐霞两人在演唱时将陕北秧歌的舞蹈动作与歌曲最大限度融合,将陕北秧歌的风貌展现地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憨厚、开朗乐观的性格。
最后,本场音乐会在男女齐声对唱《对花》中精彩收尾。
黄土高原上,一曲古老而深沉的老腔悠扬响起,它在千峰万壑间回荡、交织,宛如历史的回响,穿越时空的壁垒。如今,这源自黄土地的醇厚之音,在中国音乐学院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来自黄土地的一声声呐喊,在艺术家们的演绎下走向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