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旧版网站 OA 系统 Email 图书馆

  • 国音概况

    Introduction

    学校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Department

    教学院系 党务部门 行政部门 研究机构 其他
  • 招生就业

    Enrollment&
    employment

    本科生招生 硕士研究生招生 博士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附中招生 考级 就业信息网
  • 国音师资

    Faculty

    师资概况 教学名师 博士生导师 特聘教授 师资队伍
  • 合作交流

    Cooperation

    国内交流 国外交流
  • 校园服务

    Service

    国音校历 校园地图 数字国音 国音邮箱 联系我们
E
  • 国音概况
    • 学校介绍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 教学院系
    • 党务部门
    • 行政部门
    • 研究机构
    • 其他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硕士研究生招生
    • 博士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附中招生
    • 考级
    • 就业信息网
  • 国音师资
    • 师资概况
    • 教学名师
    • 博士生导师
    • 特聘教授
    • 师资队伍
  • 合作交流
    • 国内交流
    • 国外交流
  • 校园服务
    • 国音校历
    • 校园地图
    • 数字国音
    • 国音邮箱
    • 联系我们
  • 国音新闻

    News

  • 国音要闻
  • 媒体视角
  • 国音视界

音乐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选拔机制交流研讨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召开

时间:2024-07-04

来源:学科建设办公室 作者:李欢 张基双

音乐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选拔机制交流研讨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召开

时间:2024-07-04

来源:学科建设办公室 作者:李欢 张基双

为深入探讨高层次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成才之路,培养德艺双馨文艺人才,推进音乐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汇聚智慧之光、夯实人才之基,2024年6月29日,“音乐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选拔机制交流研讨会”在中国音乐学院成功召开。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教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副司长万丽君,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学位办主任宋慧文,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教授,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文锋教授,武汉音乐学院院长高雁教授,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尹波,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董德君教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王战军教授,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规划处处长刘立明等领导、专家出席研讨会。

此外,来自全国17所院校的专家学者50余人,济济一堂,围绕“音乐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选拔机制”“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范与评价标准”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与交流。

我校党委书记王旭东教授,院长李心草教授,党委常委、副院长王萃教授,副院长吴志武教授出席研讨会,研究生院、教务处、表演院系及作曲系负责人参会。开幕式由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康啸主持。

开幕式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教授首先发表致辞。他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高等艺术院校在新时代承担的历史使命,并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中央音乐学院在艺术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索。他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过程中,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他指出,高等艺术教育在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上承担双重使命。如何培养造就新时代文艺人才队伍,是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摆在专业艺术院校面前的重要时代课题。他强调,高等艺术院校要根据强国建设对高层次艺术人才的需求,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科布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上来,加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艺术教育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着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创作、肯奋斗的德艺双馨的新时代艺术人才。

李心草院长代表中国音乐学院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近年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成绩,指出了新时代培养德艺双馨音乐人才的重要性。李心草强调,音乐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不仅为艺术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发展机遇,更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围绕培养造就德艺双馨文艺人才这一核心任务,艺术类院校必须深入思考怎么样选拔以及选拔什么样的音乐人才这个关键问题,确保我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后继有人。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深入交流探讨,共商新时代高层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大计。

开幕式上,隆重举行了“音乐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院长李心草为新聘博士研究生导师代表王宏伟、文锋、赵聪、尹波颁发聘书。

专题发言

顶层谋划,创新实践探索之路

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学位办主任宋慧文首先做了题为《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选拔机制的基础逻辑》的专题发言。他认为,音乐专业博士人才选拔与培养要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导向,要遵循艺术学科专业发展逻辑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德艺双馨文艺人才,扎实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新体系,不断开创研究生教育事业新局面。他指出,高等艺术院校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培养具备扎实系统音乐专业知识、高超音乐实践能力、优良职业素养的高水平创新型音乐专业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输送德艺双馨的音乐艺术家和音乐教育家。

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王萃教授做了题为《音乐专业博士人才选拔与高质量培养的国音范式》的专题发言。王萃分享了中国音乐学院在音乐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选拔与高质量培养方面的历史沉淀、典型案例,并围绕“音乐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选拔机制”“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范与评价标准”等议题,展开深度思考与分析,介绍了国音专业博士培养的范式与举措。她表示中国音乐学院将继续深耕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化课程课题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从“1+5+X”的课程模块开始,结合教本、读本、优秀教学案例的建设,三大实践体系(大艺术实践、大科研实践、大教育实践)建设,全面构造专业博士人才培养的蓝图愿景,为推动中国音乐高层次人才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奋楫笃行、勇攀高峰。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打破桎梏开启新篇——对音乐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选拔机制的几点思考》。他认为,高等艺术院校应创新高层次音乐人才选拔机制,构建更加多元化的选拔通道,要优化培养体系,在成长过程中给予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更多保护、更多选择;要与行业部门、专业乐团共同搭建艺术实践平台,探索实行双导师或多导师制,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以培养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文锋教授做了题为《凝聚学科发展力量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高层次艺术人才的进程》的发言。文锋从顶层设计、育人目标、制度建设、分类培养以及师资建设五个方面介绍了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举措。他认为,上级主管部门应扩大地方音乐院校办学自主权,试点实施音乐博士项目制培养模式,以不断探索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副司长万丽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音乐专业博士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高等艺术院校在专业博士培养方面既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又要进行顶层设计、精准施策;不仅要深耕中国大地,还要借鉴国际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万丽君对中国音乐学院在培养音乐高层次人才方面的探索给予高度肯定,并鼓励不同学校根据其办学优势与特色开展音乐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开辟新的路径。

专题报告

政策引领,学位制度的创新与规范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王战军教授作题为《从贯彻<学位法>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题报告。他认为,学习贯彻落实《学位法》,实施分类培养、分类评价,首先要转变思想,要把教育思想、培养理念、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统一到《学位法》的规定上;要切实把握专业学位的本质,把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规律,有效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发展。他提出,高等艺术院校要立足于《学位法》,坚持科学的评价导向,把握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特点,制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建立适应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评价体系。王战军教授的报告进一步提升了与会者依法办学的意识,同时从《学位法》的角度,为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及学校发展提供了思路。

圆桌论坛

融通互鉴,音乐人才培育的交响与共鉴

圆桌论坛环节,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规划处刘立明处长首先作了题为《掷地有声余音绕梁——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青年(音乐)人才情况》的发言。刘立明重点解读了2025年度资助项目申报工作的新变化、新方向、新要求,并结合各院校的特色优势及拟申报项目实际情况,针对项目策划、资金管理等内容作了具体指导。

随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叶佳亮、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夏雄军、哈尔滨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贲利、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璐、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王晓俊、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副部长高拂晓、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蔡梦、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刘欣、西安音乐学院原副院长李宝杰、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杨晓琴、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包爱军、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孙志鸿、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汪静一、沈阳音乐学院研究生处处长贺志凌、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徐元勇教授、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崔玉花逐一发言,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音乐专业人才选拔和培养等相关核心问题。

一是人才选拔机制。重点讨论了考试科目包括外语科目的设置问题,以及课题制人才选拔机制的可行性。二是专业博士培养。包括实施“双导师”制、多导师组合等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中关于目标导向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体系的建构,注重因材施教;导师团队建设与导师主体责任落实;师范类学生对于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评价标准设定。倡导“学术性”与“专业性”分类评价,以及在“专业性”评价标准中“学术性”标准的比例如何设置,能够更加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及就业需求。四是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师范类院校应坚持以音乐教育方向为主导,在重视与专业音乐院校交流与合作的同时,找准师范类院校的发展优势与定位;综合性艺术院校应重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彰显办学特色,地方性专业院校应重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服务好区域地方建设与国家战略。

与会专家学者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启迪智慧,在中国音乐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录选拔、人才培养与评价标准等方面更新了观念,提供了思路,探索了方法。这场高质量而富有成果的会议在专家们热烈的讨论中接近尾声。

闭幕式

闭幕式上,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教授总结讲话。王旭东代表学校对参会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中国音乐学院作为“双一流”建设院校与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学校,围绕“国家需要、国际前沿、国音特色”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思路,致力于推进音乐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王旭东分析了2011年以来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情况,提出了音乐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面临的三个问题:有了音乐专业类别要不要音乐学?培养专业人才要不要培养学术型人才?专业博士要不要学术?他提出,学科专业优化调整要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分类培养,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高等艺术院校要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在思考音乐专业类别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音乐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他表示,培养德艺双馨人才,高等艺术院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中国音乐学院愿同各院校一起继续探索、共同努力,在音乐学科建设和音乐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之路上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

会议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李心草院长再次对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们表示感谢,并宣布本次会议胜利闭幕。

在音乐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局之年,“音乐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选拔机制交流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师范类大学音乐学院、艺术学院以及综合类大学二级学院等音乐人才培养单位汇聚一堂,共同搭建了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主体深度参与的交流研讨平台。

高等艺术院校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知重负重,唯实唯勤,奋力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德艺双馨文艺人才的步伐,扎实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新体系,不断开创研究生教育事业新局面。让我们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奋力谱写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

其他新闻

  • 04 2024.07

    院长李心草走访管弦系、指挥系2023级学生宿舍

  • 05 2024.07

    国音学子参加“走进平谷农业中关村 服务首都乡村振兴”首都高校“千人百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Copyright © 中国音乐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91 | 京ICP备:13044071号-4号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
地址:北京朝阳区安翔路一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87561 传真:010-64874646
新浪
微博
官方
微信
新浪
微博
官方
微信

Copyright © 中国音乐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91

京ICP备:13044071号-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