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韵——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教师与中国乐派交响乐团北京大学系列音乐会(二)精彩上演
2021年10月15日晚,“乐韵”——协奏曲系列音乐会(二)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精彩上演。这一系列活动由中国音乐学院校长王黎光担任艺术总监,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和管弦系联合北京大学会议中心主办。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交响乐团联合管弦系青年教师团队共同呈现的协奏曲专场音乐会,全面展现了乐团和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青年教师的艺术风采。
北京大学三位原常务副校长迟惠生、吴志攀和柯杨莅临音乐会现场。“乐韵”系列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音乐学院与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深度共建与合作的重要成果,以音乐艺术的独特语言和表现形式加强双方院校的交流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双方院校从国家美育建设的战略目标出发,共建实践基地,为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场音乐会上演了三首难度较高的经典协奏曲作品。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邵恩执棒,以风趣幽默的导赏为在场观众介绍长笛、中提琴和小提琴这三种独奏乐器的音色特点。三位演奏家分别从历史背景、风格特征等方面对自己演奏的乐曲进行了介绍,分享了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帮助观众从更加立体的视角理解音乐艺术语言和作品的精神内涵。
管弦系副教授、长笛演奏家倪一珍演奏的《D大调长笛小协奏曲》是法国女作曲家沙米娜德创作的作品,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技巧复杂多变。她的演奏展现了典型的法国风格,节奏变化自如,具有洒脱灵巧的气质,对音乐表情的处理也非常细腻,洋溢出饱满的热情。乐队与长笛声部的对话从容流畅,交相辉映。
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提琴演奏家刘子正演奏的是英国作曲家威廉·沃尔顿创作《中提琴协奏曲》,这首作品被称为三大中提琴协奏曲之一。他的演奏充分体现了过硬的演奏功底和对高难度技巧性段落的完美驾驭,华彩乐段的演奏富有力量,音乐中的歌唱性旋律优美宽广,具有独特谐谑性格的表现充满戏剧性张力,抒情性强的第三乐章中以鲜明的力度对比和丰富的情感变化,体现了演奏家张弛自如的艺术表现力。
管弦系青年教师田园演奏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重要作品之一,音乐深沉且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他在演奏中对音色的处理非常细致,非常流畅地表达了作曲家的忧伤和沉思,独奏声部复杂的节奏与乐队紧密配合,通过复杂的织体、快速的力度对比,共同表现出气势磅礴而又充满悲壮色彩的音乐形象。华彩乐段的演奏充分体现出了演奏家的扎实功底以及对作品中蕴含哲理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整场音乐会反响热烈,观众在结束后久久不舍离场。指挥家数次携演奏家以及中国乐派交响乐团向观众致谢。三位管弦系教师凭借多年来的演奏经验和对乐曲的深刻理解,与乐队声部的精致演绎相融合。在邵恩指挥的带领下,乐团不仅为独奏的表现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支撑,也在音色的融合、情感的表现等方面表现出精致细腻的艺术处理。
管弦系的倪一珍、刘子正和田园三位青年教师以精湛的演奏技巧,从不同的侧面诠释了对三首西方经典协奏曲作品的理解。他们均具备海外教育背景,不仅专业过硬,在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得重要奖项,同时长期活跃在国际舞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以优秀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演奏经验、令人瞩目的专业成就和前沿的教学理念,为管弦系的教学和学术发展带来了年轻的活力和持续创新发展的动力。
中国乐派交响乐团始终坚持以国际一流水准打造音乐艺术精品,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国内职业乐团中备受瞩目的新秀。在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学体系中,乐团也担任学校教学成果展示和艺术实践的重要角色,对中国音乐学院的学术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乐团依托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的优质资源,广泛吸纳国内外优秀音乐家,是学校传播优秀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始终以加强专业音乐人才培养为己任,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模式,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力量和才华,实践全新的教学理念。同时,鼓励青年教师从课堂走上舞台,发挥“讲台+舞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依托各项教学资源和共建平台,长期举办不同主题的系列音乐会,为教师团队搭建了以表演促交流的学术分享路径,将学术成果推向社会,为国家美育建设、中国音乐文化传播和中西方文化交流贡献力量。